首页 > 资讯 > > 详情

汉文帝和汉宣帝上台以后,都实现了夺权,谁的做法更高明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2023-08-02 13:17:28
x

汉文帝刘恒和汉宣帝刘病已,都是从一个普通的、边缘的、无权无势的王爷,进入中央政府当皇帝。而且他们都是由朝廷中的大臣们商量后,由大臣们选定的。大臣们之所以会选他们,表面上是因为他们比较贤明,事实上主要是看重了他们的普通,看重了他们的边缘及无权无势,觉得好拿捏,好掌控。

事实上,大臣们在选他们的时候,还有比他们更恰当,呼声更高的人选。比如周勃、陈平等大臣选刘襄似乎就比选刘恒恰当,就算选刘章也比选刘恒恰当。霍光先前也是选了刘贺,显然刘贺更恰当。只是后来感觉刘贺不好控制了,因此才选了刘病已。

刘恒和刘病已当了皇帝以后,当然不能上大臣的当,当然不能受大臣的摆布,他们必须要自己做主,把大臣们的权力拿回来。刘恒与刘病已,最终也都实现了把权力从大臣手中拿回来的目标。那么,这两个皇帝,谁的手段更高明呢?


(相关资料图)

其实,这两个皇帝的做法,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我们从手段和结果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手段上,刘病已比刘恒更柔和。

刘恒的手段是比较急迫的,一开始进京,他就和大臣较上劲了。

当他进京的时候,周勃就对他说,希望找一个屋子,借一步说话。但是刘恒却说,有什么话,就直接在这里说。这种借一步说话的方式,不合礼仪。周勃也就没有办法,只好不说。

当了皇帝以后,他就开始打击周勃。事实上,当时周勃并没有什么错误,也没有拥兵自重之类。因此,刘恒要找周勃的不是,是比较难的。于是他几乎是故意找茬,问周勃两个非常难的问题。周勃答不上,自己感觉比较惭愧,于是就主动辞职。

周勃辞职以后,刘恒依然不放过他,不断派使者去看他。表面上是看他,实际上是威吓他,以至于他后来都要穿上铠甲,才敢见刘恒派去的使者。而事实上,这就是刘恒派使者去威吓他的效果,就是要让他穿铠甲,给出一种造反的感觉。于是刘恒把周勃抓起来,严刑拷打,要他承认。最后,还是薄太后出面,才把周勃救了出来。

可以说,刘恒就是不断逼仄周勃,最后把周勃拿下的。

刘病已的手段显然就要温和得多,在整个霍光活着的时候,他一直表示由霍光继续打理朝政。不过他却不断在舆论上强化自己,强化自己的天子形象。就算霍光的妻子霍显害死了他的妻子许平君,他也能容忍。

最终,他等到霍光去世以后,才对霍光一家人动手,把霍光一家人诛杀干净。但就算诛杀干净霍光家人,他却还是肯定了霍光,认可他的历史地位。

显然,刘病已的方式就是慢慢地来,温水煮青蛙,放出时间,让霍光的家人肆无忌惮,最终水到渠成,收拾他们。

所以,相对来说,刘病已的手段,要比刘恒更温和一点。

二、效果上,刘恒比刘病已更有效。

其实,要拿下权臣,都是容易的。毕竟在皇权社会,皇帝有绝对的权威,大家都会服从于这种权威。因此,就算刘恒、刘病已无权无势,一旦他们当了皇帝,权势就变得很大了。

但关键是,在拿下权臣以后,要看效果。不能形成太大的动荡,否则不利于政权的稳定。而且整个朝廷,还要形成一种以皇帝为核心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要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百姓的安定。

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刘恒比刘病已的效果要更好一点。

刘恒之后,汉朝进入了"文景之治",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心生产,实现了丰衣足食,国家也一派欣欣向荣。

而刘病已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整个汉朝开始走下坡路。虽然说,整个汉朝走下坡路,主要是后面几个皇帝不成器。但是,也是因为朝廷中充满了杀伐,把人心变坏了的缘故。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刘恒迅速地解决了权臣的问题,没有让权臣形成气候,所以朝廷风气好一些。而刘病已纵容霍家人作乱,有点养虎为患。虽然很好解决,但是把风气变坏了,要矫正过来变困难了。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等)

分享至:

上一篇:重庆九龙坡区和城口县总工会联合培训工会干部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