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详情

“上门强制枪毙”短信火了!真相:骗子在筛选潜在受害者

来源:华商报 2023-05-28 09:50:30

因您信贷诈骗,缺席出庭,已通过“天网”定位具体位置,现已通知当地执法部门和司法人员(魏军,王琳,郭文祯)携带枪支带队,执行上门强制枪毙……

新闻背景

这几天,不少人的手机里收到一条令人捧腹的“枪决通知”——“因您信货诈骗,缺席出庭,已通过‘天网’定位具体位置现已通知当地执法部门和司法人员(魏军,王琳,郭文祯)携带枪支带队,执行上门强制枪毙,详情抖音搜索《执行风暴》或关注‘中国法院网’了解详情,14点前自行app结清全部欠款可撤销执行。”


(相关资料图)

这条涉嫌诈骗的短信不但内容本身荒谬绝伦,还出现多处语意不通和错别字(如“信贷”误为“信货”)等语病。面对如此幼稚的诈骗手法,连警方都大呼“无语”——“平安北京”官博就公开吐槽:“就这,能说点什么?无语死了……真的无语死了……”

违反常识

网民们纷纷嘲笑这条“侮辱智商”诈骗短信

这条短信实在是太荒诞了,枪决居然是上门的,结清欠款居然可以免于枪决,这太反常识了。如此不按套路出牌的诈骗手段,也让这条短信一经曝光即火上热搜,网民们纷纷嘲笑这条“侮辱智商”的诈骗短信。

这条短信火了有几天了,从诈骗的常见路径看,应该是群发给了不少人,也就是说这条短信已经有了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不过从目前的状况看,似乎诈骗分子并没有被抓捕归案的迹象。对于能不能见到“魏军”“王琳”“郭文祯”的真面目,人们恐怕也信心不大。

所以,看着是我们笑“他”,但“他”又何尝不是暗中偷笑呢?离谱又如何,引发关注又如何,诈骗分子也没什么畏惧。而这其实是让人笑不出来的部分,抓捕诈骗分子的难度其实非常高,有很多人至今逍遥法外,这也就解释了电信诈骗何以屡禁不止、成为痼疾。

细思极恐

降智只不过就是骗子们高效筛选“目标客群”

毋庸讳言,“枪决通知短信”的确是降智,但与其说降智是无意识的,不如说降智是故意的——不是骗子真的傻,而是骗子真的想骗所谓的“傻子”,降智只不过就是骗子们高效筛选“目标客群”、节省无效工作的手段。

@江宁公安在线的“在线知识普及”,就点明了其中要害:“如果这条真的是诈骗短信,那这是骗子们深度总结经验做法……他们只是在用一种惯用的互联网思维以极高的效率筛选潜在受害者罢了。”

骗子筛选的方法,就是拿正常人用脚趾头思考都不会相信的话术作为智商过滤器。冒充公检法办案、假扮老领导借钱、谎称借贷不用担保不用还,以及更“古早”的富婆重金求子,哪个不是违背常识、侮辱智商?

可这些低级的话语,偏偏真的能引得一些人入坑。究其原因,低级,恰是骗子们从广撒网中快速筛出猎物的高效法则。某种程度上说,很多骗子也深谙心理学:网上有个心理学研究结论被援引频次很高——“再拙劣的谎言也会有25%的人深信不疑”。对骗子而言,怎么以最低的时间成本筛出这25%的深信不疑者来,是行骗得手的关键。

从骗子角度看,降智经常能起到“弄拙成巧”之效:收到他们的诈骗电话短信后,能快速识破骗局并挂断拉黑的人,显然都不是他们的菜,不值得他们去“浪费时间”,他们真正要锁定的是那些信以为真的入坑者。

“网”住骗网

当骗子以降智筛选猎物时

反诈宣传也要“精准定位”

当骗子以降智筛选猎物时,反诈宣传也要尽可能“精准定位”,尽量提升反诈宣传重点覆盖人群与易上当群体的重合度。

营造安全的网络、电信空间,不应仅满足于对部分人群、主流人群安全,而应该追求对所有人群都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从源头着手,对诈骗团伙、诈骗分子给予迎头痛击、深挖根除,从根源上切断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的罪恶链条,这是打击诈骗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不断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甄别能力和媒介素养,也是反诈骗工作的重要内容。

“枪决通知”式的幼稚骗术招摇过市,暴露了反诈骗工作的短板和不足。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查处了一批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的大案要案,惩治了一批诈骗团伙和诈骗人员,然而,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现象仍然屡禁不绝。“枪决通知”把涉嫌诈骗的社媒账号、App无差别发送给手机用户,明目张胆地广而告之,就从一个侧面暴露了诈骗分子、诈骗团伙的有恃无恐和嚣张气焰。

另一方面,近年来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都不遗余力,帮助公众甄别诈骗、防范诈骗、远离诈骗,公众的防诈骗能力也得到了显着提高。然而,从“枪决通知”式的诈骗短信大行其道来看,提高全体民众的“识骗防骗”能力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尤其需要获得更加切实有效的帮助。事实上,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一些低学历群体、低收入群体等人群,都日益沦为诈骗分子、诈骗团伙盯紧的重点对象。

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帮助措施如何更加有效地覆盖这些群体?政府管理、社区治理、家庭互助的各项措施如何更加细化、细致,使这些知识、能力、阅历都有较大局限的人群得到更加切实的帮助和保护?这些应该成为防诈骗工作的重点课题。

支你一招

不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转账不要在网页端进行

随着相关部门强力打击,电信诈骗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已经受到明显遏制。但日常生活中,想要完全见不到诈骗短信,仍然不太现实。不过,我们还是有一系列手段可以用来防范诈骗短信,把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日常生活中收到的骚扰/诈骗短信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即iMessage和普通短信。iMessage是苹果设备专属的短信服务,由苹果官方运营;普通短信服务由运营商提供,无论iOS还是安卓或功能机产品,均可以使用。由于它们具体运行的机制不同,所要采取的手段也会不一样。

针对iMessage上的诈骗和骚扰短信,可以先考虑从地址下手。在iOS设备上的设置——信息——iMessage信息中可以在“发送与接收”中设置地址,试着关闭某个手机号码或邮箱。如果手机号和邮箱基本可以确定都被骗子掌握了,则可以重新绑定一个新邮箱。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iMessage主要用于熟人通讯,只要提前告知对方,更改地址不会影响正常功能。

此外,收到诈骗或骚扰iMes-sage信息后,可以向苹果官方举报。为此,苹果官方提供了举报邮箱。对于非联系人发送的iMessage信息,苹果设备还会提示可以“删除并报告垃圾信息”,遇到这类情况照此操作即可。

当然,最彻底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关闭iMessage功能。

至于普通短信上的骚扰/诈骗短信,首先可以用的办法是利用手机上的防骚扰过滤软件,现在国产定制系统基本都会集成这类功能,开启后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iOS手机则可以安装第三方的短信过滤软件。其次,如果收到这类短信,可以直接向运营商或有关部门举报,处理效率通常都很高。对于伪基站,骗子主要利用的是2GGSM技术的漏洞,我们尽量不让手机卡处于2G信号状况基本就能解决问题了,现实中2G基站已经很少了,手机尽量开通VoLTE也能降低回落2G信号的风险。

另外,无论是iMessage还是普通短信,很关键的一点是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任何涉及到支付、交易、转账,只要和金钱来往有关的操作,都不要在网页端进行,一律在官方App中完成。

律师说法

伤害性不大 警示性极强

陕西合恒律师事务所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王世冰律师认为,“枪决短信”实际上是一种广撒网的诈骗方式,主要针对的群体是欠网贷、信用卡贷款以及各种贷款未偿还的人群。骗子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一种极高的效率筛选潜在受害者,如果受害者在第一步相信了,后续骗子就会操控受害人一步步掉入陷阱,同时这也是一种非法的催收方式。

这则所谓的“枪决通知”是177号段发的,利用177虚拟号段进行诈骗早已不是新闻。说起虚拟号段,很多人都非常头疼,因为虚拟拨号软件短信骚扰已经无孔不入,又因为伤害性不大,报警一般无法立案,起诉的可操作性不强。

法律不是万能的,作为个体,遇到类似事情很难通过法律来维权,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收到这样的短信存在两个法律问题:第一是个人信息,短信运营商能给大家发送短信,就意味着短信运营商已经知晓大家的手机号码,而根据我国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通讯信息也在保护的范围之内,但这些短信运营商未经我们授权或提供通讯方式的话,不管他们通过任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这都存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第二是“帮信罪”,大家收到类似威胁性质的短信信息,说明这些短信运营商除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还涉及违法传输非法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并非短信运营商自己发送的,那么短信运营商就会涉及为犯罪分子提供通讯信息传输服务,而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帮助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在我国法律上被认定为“帮信罪”。“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很显然,这些短信运营商明明知道有人利用其提供的通讯信息传输服务实施威胁行为,而威胁行为就是指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骚扰,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如果公民的个人信息得不到保护,实名制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以前诈骗分子打来电话,还不知道我们是谁,只能称呼先生女士,现在实名制以后对我们基本上了如指掌,上来直呼其名,这样的话诈骗成功的可能性肯定更高,尤其是最近出现的AI技术更加可怕,和你视频聊天的“你爸”不一定是“你爸”,如果提到要钱的事情就更要警惕。以前经常说“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现在是骗子会高科技,防不胜防。所以说,这则“枪决短信”虽然伤害性不大,但警示性极强。 华商报记者 王利民

网友热议

山河与神明:每一个字都透露着离谱。

就是一瓢水:还上门强制枪毙,这编的也太荒谬了。

是为山河故人:这个事情细思极恐。

浩:想知道有没有人被骗到。

悠然见南山:感觉不是出来诈骗的,倒觉得纯属是出来搞笑的?

湮雨青花:但凡上过学,谎言也不至于这么假。

溜了溜了:我为什么收不到这种短信,我正无聊呢!

编辑:雯雯

分享至:

上一篇:福州仓山青少年交响音乐会庆“六一”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推荐